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剧|电影剧情 > 电视剧剧情 > 漫威电影大全:三体剧情介绍:三体|生存与生活的距离:以海伯利安为参照

漫威电影大全:三体剧情介绍:三体|生存与生活的距离:以海伯利安为参照

2023-04-14 01:31:40|漫威下载站小编 |来源:投稿

作家刘慈欣的《三体》带着中国科幻小说走出了亚文化圈、走进了中国主流文化视野乃至西方/世界视野。三体三部曲很可能是未来多年内中文世界的科幻文学巅峰。

生存的焦虑是《三体》的底色

我非常喜欢《三体》,也因此跟更体味到它的不足。在国内近乎一边倒的赞美声中,本文将以另一部科幻巅峰小说《海伯利安》为参照,谈谈这些不足之处。作为一种建设性的批评,想必是被需要的。我首要关注的,是其艺术主题在“生存”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三体》是以“宇宙文明”为单位进行叙事的,但是文明们在三体故事里却主要是为了生存而挣扎,或者说始终处在一个求物质生存而不得的状态,这与“文明”这个词本身代表的精神内涵是有距离的。确切地说,《三体》探讨的主要是生存的焦虑,而非生活的选择。《三体1》《三体·黑暗森林》的主线是围绕三体人为了生存而侵略地球、地球人为了存活不断反抗的两极争霸叙事;第三部则将“黑暗森林”假说推广到全宇宙的文明上,认为拥有超高科技的文明也将是破坏性超强的文明,它们用二向箔等超级武器消灭了整个三体系和太阳系。在艺术高潮点设置方面,飞船逃逸时的自相残杀、是否要建设光速飞船让一小部分人逃生的大争论、在攀爬科技时发生的“大低谷”、维德与程心在人类发展道路上的分歧,都是围绕“文明一定首先要生存,而且文明往往生存不了”这个逻辑去展开的。为了生存,所有本来是不道德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了,只不过这种生存的压力是以文明为体量出现。

那如果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该怎么办?不清楚,书中几乎不讲。《三》对生存之上的生活描画极少,仅在第二部末尾的两星休战和第三部末尾程心与关一帆幸存下来进入十维宇宙时,有稍许提及那种终于不用再焦虑于生存的欢乐。但作者不很关心这种快乐,而且也不详细交代他们的生活。第二部里罗辑除了直接关于面壁计划外的生活都被略写。第三部程心与关一帆的结尾几乎是在被讽刺,仿佛认为原本毫无爱情基础的孤男寡女作为人类仅存的一支迫不得已凑在一起了,这样的生活就一定会很幸福一样。尽管人类也曾提出了“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这样的口号,那也是在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文明行将就木时破罐破摔的态度,是一种在认识到毁灭之必然后的临终狂欢。

可以说,三体始终是回避了生存之后的生活问题,或者说它建构的这杀伐惨烈的宇宙世界中本不可能找到和平与生活。

2

生活的抉择与《海伯利安1、2》的魅力

但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则大不一样,它也有反映生存困境的桥段,但这是为了更大的生活问题而进行的。比如第一部中茂伊约星球的希利叛乱,同样是一场星球与星球之间以弱对强的战争,但那是一场基于生活方式而起的战争。当茂伊约将被霸主世界殖民的时候,前者的居民希望捍卫自己星球上原本的有点落后但是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而霸主殖民者则希望把整个星球开发成富人旅游区,把它独有的环境变现成资源进行消费。为此,茂伊约人奋起反抗殖民扩张,他们失败后遭到屠戮,他们的幸存者之一也就是“领事”这个人在前往光阴冢的路上向朋友们以不卑不亢的姿态讲述了这个故事。

高级文明的存在形式也是值得比较的。两部书都有那种远高于人类文明的高级文明出现。但《海》中的高级文明比《三》的高级文明要和善得多。在《三》中我们看到,它的高级文明是不择手段地毁灭一切其他生物的文明,是以战争(自己的生产)为生活的文明。而《海》中的高级文明则在人类地球将被AI毁灭时伸出援手将其救下。

《海伯利安》四部曲不是没有缺点,从叙事上讲,其第二、三、四部的叙事结构无复第一部的简洁,而且第三、四的先知故事色彩过于浓厚,较之《三》的灵活要呆板得多(如伊妮娅的传道故事其实就是以古代先知传教故事)。但不能说这种强烈的宗教哲思损害了它的艺术性,恰恰是它对未来科技介入后的人类星际世界中关于哲学、爱(书中的“移情”)、经济等根本问题的思考与呈现,给读者带来了绝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和启迪。

3

文明作为生活而非生存

综合来看,《三体》的世界观比《海伯利安》冷酷得多,前者对文明的思考主要停留在生存叙事上。这可以被看作其艺术特色,但是在这种叙事下出现的对大低谷、残杀同伴等行为的合理化思想却是值得玩味的,因为那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历史上借助“国家”“自由”等口号而行进的暴行。刘慈欣以“文明”为视野去叙写他的故事没有错,但是他把“人”的意志和能力都降格到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地前进”的“虫子”层面,或者说把危机当作生活方式的决定者,而没意识到反而可能是生活方式产生了危机。忽视了对“文明”叙事本身的思考,让这场建立在不甚靠谱的宇宙文明猜疑链(猜疑链的结构本身被他的智子实时传输信息的设定给打破了;此外还有别的理由表明在三体宇宙中猜疑链可能建立不起来,这点我之后会撰文细谈)则显得有些牵强了。

#p#分页标题#e#

不能由此认为生存是不该叙写的,因为科幻作品的引人之处往往在于指出了某种危机。但如果不思考危机所威胁的是什么,那么危机的艺术性也就打了折扣。是故问题不在于不写生存,而在于没有思考文明该以何种方式为生存。

从传播上讲也有意思的是,近年来《三体》的大火跟互联网公司大佬们对他的推崇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互联网媒体的鼎力推荐或许很难想象《三体》能在中国走多远。但看到这些人中的领头羊对《三体》的理解主要是落在“要竞争”“要有狼性”等等口号上,我就知道他们无非是想拿《三体》的故事去套自己公司强调的生存焦虑、让员工们多牺牲多干活,或者是用焦虑来获得一些流量关注罢了。而有趣的是,这种创业大佬们的叙事恰恰符合《三体》故事里不择手段也要“前进”的“文明”所为。无论是刘慈欣还是现实里的互联网大佬们,似乎都缺乏一些对以“文明”“公司”这种为了集体的所谓生存来牺牲个人生活的现象的反思。

或许中国科幻的下个巅峰,会是能够把生存和生活都兼顾到的一部作品罢!